貝聿銘<國歷史博物館>
德國歷史博物館擴建工程是貝聿銘在德國的第一件作品。
1995年他接受德國總理科爾邀請接下此案時,
其實已從自家公司退休。
據他說,在美國待了四十多年,想多了解世界其他地區。
德國歷史博物館舊館位在柏林一條主要道路旁,
原本是一座軍火庫,建於1730年,
為當時德國北部最好的巴洛克建築。
1880年曾有過一次整修,外牆上添了許多雕塑,
自此軍火庫改為武器博物館。
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
柏林遭轟炸,該館嚴重毀損,之後又經一翻大整建,
東德時期武器博物館再次改為歷史博物館。
原本是一座軍火庫,建於1730年,
為當時德國北部最好的巴洛克建築。
1880年曾有過一次整修,外牆上添了許多雕塑,
自此軍火庫改為武器博物館。
二次世界大戰末期,
柏林遭轟炸,該館嚴重毀損,之後又經一翻大整建,
東德時期武器博物館再次改為歷史博物館。
貝聿銘以他擅長的幾何手法將建築體分成兩部分:
1.不透明實體,呈三角形塊狀,以石材覆蓋,內部為展覽空間,
共有四層,層與層之間的連接方式各不相同
2.為透明虛體,在三角形實體南側,以玻璃包裹,
內部是挑高三層的大廳,寬敞明亮,充滿動感,
遊客在樓梯、電扶梯、天橋、走廊、平台間穿梭,
一旁還有大片弧面玻璃將舊館的十八世紀巴洛克風格建築牆面引進,讓新舊時空交錯重疊。
儘管低調,但對柏林人來說,這座透明玻璃屋可是新鮮有趣,有機會都想來瞧瞧,
也因此,原本陰暗的城市角落像注入強心劑般重新活絡起來。
貝聿銘作品年表
1956年 - 1963年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,台灣台中市
1956年 - 1963年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,台灣台中市
1961年 - 1967年 國家大氣研究中心,科羅拉多州 Boulder
1962年 - Place Ville-Marie, 加拿大蒙特利爾
1968年 - 1974年 基督教科學中心,馬薩諸塞州波士頓
1968年 - Everson Museum of Art,紐約州 雪城
1962年 - Place Ville-Marie, 加拿大蒙特利爾
1968年 - 1974年 基督教科學中心,馬薩諸塞州波士頓
1968年 - Everson Museum of Art,紐約州 雪城
1969年 -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,印第安納州哥倫布
1969年 -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,伊利諾斯州芝加哥
1971年 - Harbor Towers
1972年 - 達拉斯市政廳 美國德州達拉斯
1973年 - 約翰遜藝術館, 康乃爾大學,紐約州Ithaca
1974年 - 1978年國家美術館東館,華盛頓
1976年 - 羅徹斯特大學Wilson Common,
紐約州羅彻斯特: 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
1977年 - 漢考克大厦,馬薩諸塞州波士頓
當時單塊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築,由於當時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,
大厦建成初期曾經出現過玻璃脱落的事故,後經過技術改進得以解決。
1978年 - 1982年 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,印第安納州Bloomington
1979年 -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,紐約州紐約市
1979年 - 肯尼迪圖術館,波士頓
1981年 - JP摩根大樓,得克薩斯州休斯敦
1985年 - 威斯纳館(Wiesner Building),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麻州波士頓
1982年 - 香山飯店,中國北京((該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外國建築師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,
也掀起了中國建築界對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相结合的大討論。
1982年 - 1990年 中銀大厦,香港((當時的香港第一高樓,建築面积是諾曼·福斯特設計的
香港匯豐銀行的兩倍,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。
1989年 - 盧浮宫擴建工程,法國巴黎
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,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
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托的工程。
1990年 -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(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),德國柏林
1995年 - 中國銀行總行,北京
1996年 - 1997年,美秀美術館(Miho Museum),日本滋賀縣甲賀市
1998年 - 搖滾音樂名人堂,俄亥俄州克利夫蘭
2002年 - 2006年,蘇州博物館,中國江蘇蘇州
2004年 - 中國駐美大使館,華盛頓特區
2006年 - 澳門科術館,中國澳門
1969年 -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,伊利諾斯州芝加哥
1971年 - Harbor Towers
1972年 - 達拉斯市政廳 美國德州達拉斯
1973年 - 約翰遜藝術館, 康乃爾大學,紐約州Ithaca
1974年 - 1978年國家美術館東館,華盛頓
1976年 - 羅徹斯特大學Wilson Common,
紐約州羅彻斯特: 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
1977年 - 漢考克大厦,馬薩諸塞州波士頓
當時單塊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築,由於當時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,
大厦建成初期曾經出現過玻璃脱落的事故,後經過技術改進得以解決。
1978年 - 1982年 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,印第安納州Bloomington
1979年 -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,紐約州紐約市
1979年 - 肯尼迪圖術館,波士頓
1981年 - JP摩根大樓,得克薩斯州休斯敦
1985年 - 威斯纳館(Wiesner Building),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麻州波士頓
1982年 - 香山飯店,中國北京((該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外國建築師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,
也掀起了中國建築界對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相结合的大討論。
1982年 - 1990年 中銀大厦,香港((當時的香港第一高樓,建築面积是諾曼·福斯特設計的
香港匯豐銀行的兩倍,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。
1989年 - 盧浮宫擴建工程,法國巴黎
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,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
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托的工程。
1990年 - 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(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),德國柏林
1995年 - 中國銀行總行,北京
1996年 - 1997年,美秀美術館(Miho Museum),日本滋賀縣甲賀市
1998年 - 搖滾音樂名人堂,俄亥俄州克利夫蘭
2002年 - 2006年,蘇州博物館,中國江蘇蘇州
2004年 - 中國駐美大使館,華盛頓特區
2006年 - 澳門科術館,中國澳門
作品
<德國歷史博物館>
<德國歷史博物館>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