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11/13

藝術新浪潮

袁廣鳴 不再為一次一次的醒來而慌張,不再為一次一次的難眠而不安。

作品名稱 : 難眠的理由


簡介

袁廣鳴生於台灣台北(1965-),是早期台灣錄像藝術的先鋒,自1984年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, 也是目前台灣活躍於國際媒體藝術界中知名的藝術家之一。1997年得到德國卡斯魯造型藝術學院、媒體藝術碩士學位,是台灣少數受過正規完整的媒體藝術訓練的藝術家。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助理教授。

他的作品以象徵隱喻、結合科技媒材的手法,深刻傳達出人們當下的生存狀態,並且對人的感知及意識有深入的探索。1992年的錄像投射裝置作品《盤中魚》展出後,隨即獲得台灣藝術圈高度肯定,1998年的互動錄像投射裝置作品《難眠的理由》更使他得到國際觀眾的注意,2002年《人間失格》系列更奠定了在台灣當代媒體藝術中不可動搖的地位,至今,這些作品一直不斷受邀在世界各地展出。


袁廣鳴受邀大型展覽不勝枚數, 橫跨了亞洲、歐美的各大美術館、藝術中心及畫廊,其中包括「第五十屆威尼斯雙年展」台灣館,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的「01.01:Art in Technological Times」,「日本ICC1997媒體藝術雙年展」,「廣州三年展」,「英國利物普雙年展」,「紐西蘭奧克蘭三年展」,「新加坡雙年展」,「台北雙年展」,「漢城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」等。作品也受國內外美術館及私人收藏家等單位典藏,也曾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、台北獎、台北縣美獎、公共藝術、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、及美國亞洲協會美術獎評審等。




吸引我...

觀眾從床的靜態陳置,到觸動後產生白床單上一場火光血舞般的演出,觀眾經驗到一種藉由人與人之間潛在共同體驗所激發的影像觸擊。藝術家以精簡的現場裝置,逼真的視覺影像和聲響的準確控制,以尋常性的失眠體驗,進入潛藏大腦身心經驗底層碎片化和幻象化的神秘儲藏所中,提取超越個人存在範疇的生命共同體驗。

藝術家曾描述他運用科技媒材結合人類獨特的感情和知覺,企圖將其間窄而深的關係傳達出來時的困難性:「事物總在一個難以彌合的差距中,展現真實,虛影近似一種幻象。」當藝術家所體驗到的存在,是一種介於敞亮和黑暗、表象和潛在之間的多重可能性,在存在的掙扎中,掙扎的真實性和美感,有如影像的虛影流動帶給現實一種更為迷人的景象。

白床上不在場的身體,種種與身體主觀知覺密切相關的影像片段,自動性的浮現,成為藝術家所掌握的藝術語言對於生命原始力量的對話,成為觀者和藝術家之間的對話,成為在現實中具有導引、擾亂、佔據力量的「幻象」的媒介。


作品媒材設備

床、鐵球、擴大機、等化機、
機械裝置、光碟片、三槍投影機
自動控制箱、鏡子、喇叭、
海棉、VCD player×2



網站連結:袁廣鳴http://mfa.techart.tnua.edu.tw/~gmyuan/blog/






陶亞倫 
 
作品名稱: 光體 Light Substance


 
簡介
1966年9月27日生於台北,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,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第一屆碩士。

曾獲台灣當代藝術最具代表性的台北獎、台北縣政府獎;代表華人藝術界最具有當代藝術精神的李仲生當代繪畫創作獎,為歷屆最年輕的得獎人;為美國亞洲文化協會台灣獎助計畫之受獎人,以交換學者身分赴美參觀與訪問;獲美國舊金山赫德蘭藝術中心 Headland Center for the Arts 邀請為駐村藝術家;受香港1a space 藝術空間邀請與香港藝術發展局贊助,為1a space第一位駐場藝術家;以及數位影像與科技藝術頗負盛名的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 Nordic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之駐場藝術家;獲 巴黎 西帖國際藝術村工作室獎學金第一名;受波士頓市政府之邀為波士頓交換藝術家。

2009年獲 奧地利 林茲OK center邀請,於該中心舉辦大型個展。並曾受邀個展於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、台北市立美術館、北歐當代藝術中心、香港 視覺藝術中心、舊金山 赫德蘭藝術中心、關渡美術館、伊通公園等地。

作品亦聯展出於 韓國 光州市立美術館、首爾市立美術館、香港藝術中心、澳洲 黃金海岸市立美術館、橘市美術館、坎培拉Drill Hall美術館、雪梨大學美術館、墨爾本皇家科技學院美術館、紐西蘭 威靈頓 Aden美術館、紐約 台北藝廊、義大利 米蘭國立藝術學院、芬蘭 北歐當代藝術中心、馬尼拉 菲律賓文化中心、北京 索卡藝術中心、台北市立美術館、帝門藝術中心、台北當代藝術館、伊通公園、鳳甲美術館…等地。



吸引我...


他的作品都是以光線雷射,製造出一面光牆使觀眾產生空間上的錯覺。
吸引我的是他利用光無起始,無邊界,無法以時空丈量的特性,將觀眾的身體帶到另ㄧ種奇幻的
空間,往前走彷彿穿透另ㄧ個次元,光電粒子不斷的衝擊眼球,使我們無法清楚的辨識自我座標,營造出完整的視覺假象。

空間感與視覺上的錯覺,讓人與光影互動。
展示空間需要在暗室裡,還且四周環牆才能製造出光牆。
使用雷射光機器或是攝影機,透過攝影機捕捉人的動作,根據人的動作鐳射光機器的動作也不依樣。


作品媒材設備

高倍顯微鏡、強化玻璃、馬達、液晶螢幕